查马克-伊顿这哥们身高费老大劲了
昨儿直播有球迷问我:“马克·伊顿到底多高?听说站篮板底下伸手就能摸框?”我直接被问懵了。老球迷都知道这人是八十年代爵士队的铁闸,可具体数字真记不清了。我这人较真儿,当场掏出手机开查,结果你猜怎么着?百度百科写2.24米,虎扑资料写2.23米,NBA官网干脆没标!气得我差点把键盘抠下来。
较真就得挖到底

今天起了个大早,泡了杯浓茶开始死磕。先翻箱倒柜找出1988年《体育画报》,在第37页夹缝里瞄到行小字:“伊顿体检数据:裸足7呎3.75吋”。赶紧掏出计算器摁:1英尺=30.48厘米,1英寸=2.54厘米,7尺3.75寸就是……223.5厘米!难怪各家数据打架,原来是四舍五入闹的。
亲眼见识巨人威慑力
光有数字不过瘾,我又翻出珍藏录像带。1987年爵士打火箭这场绝了——伊顿原地站着盖了奥拉朱旺两个帽!大梦想背打,转身瞬间发现对方手还悬在篮筐边上,硬是吓得把球收回去。我拿卷尺比划着电视量:当时篮筐高度3.05米,伊顿踮个脚尖指尖就够着了,根本不用跳。
高个子的痛我最懂
下午去球馆做测试。借了朋友家1米9的儿子,让他站篮下伸手——离筐还差两掌宽。我递给他板凳:“踩着试试。”结果小孩晃晃悠悠不敢扣。突然就明白伊顿为啥场均才3分:重心太高接球就踉跄,跳起来落地跟地震似的。拍了段视频发抖音,粉丝都笑:“这竹竿风大点能刮跑!”
血泪换来的巨人密码

整理出史上十大巨人清单:
- 乔治·穆雷桑 231cm – 穿鞋要定做54码
- 姚明 226cm – 餐厅椅子得加钢板
- 马克·伊顿 223.5cm – 开车得拆前排座椅

总结出三条定律:超过220cm就别想运球,站禁区就是个人体禁飞区,但买裤子永远要找裁缝改裤脚。收拾资料时咖啡洒键盘上了,得,明天还得买新键盘——这就是死磕的代价!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均为网友汇总上传,若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利益,请留言,会及时删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