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本来想写点别的,手贱刷到个新闻,突然就想搞清楚“过失杀人”到底啥意思。这词儿听着就吓人,但具体咋回事儿,脑子里一团浆糊。得,动手查呗!
一、查条文查得头大
先抓过手机一顿乱搜。输入“过失杀人 定义”,蹦出来一堆法条,看得我眼晕。“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,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,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”……好家伙,这绕口令?念了三遍,舌头差点打结。什么叫“应当预见”?咋算“疏忽大意”?跟故意杀人有啥不一样?脑子里的问号越堆越多。

二、自己差点成“反面教材”
放下手机正迷糊,厨房里“哐当”一声!冲进去一看,冷汗唰就下来了——灶上炖着汤,火开得老大,水快烧干了,锅底都滋滋冒烟!砂锅盖子差点被热气顶翻。刚才就想着查资料,完全把这锅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我手忙脚乱关火、开窗,锅里那点汤都快熬成黑糊糊了。心砰砰跳,后怕得要命:这要是烧干了起火,或者家里有小孩跑进来碰翻了烫着……再或者邻居因为我这锅汤遭了殃……我都不敢往下想!这就是活生生的“疏忽大意”!当时要是真出了大事,我就是那个“过失”的人!
- 主观上没想害人? 真没有,我就想喝口汤。
- 有危险不知道吗? 知道汤煮久了危险,但查资料上了头,脑子里那根弦彻底松了。
- 结果严重吗? 万幸只是差点,真着了火或者伤了人,事儿就大了。

这么一联系,脑子里那团浆糊好像被这锅差点烧干的汤给冲开了。“疏忽大意”大概就像我这样,明明知道守着灶台不能离人太久,明明能预见到忘了关火的后果,结果因为一时走神(或者偷懒?),觉得“没事儿就一会儿”就撒手不管了。
三、查着查着把自己吓够呛
搞明白自己差点捅娄子,心里有点发毛,接着刨根问底。再翻翻那些真实案例,真是越看后背越凉。
就比如说那种:

工人高空作业图省事不拴安全绳,结果东西掉下来砸死路人。
司机低头看了一眼手机导航,“就一秒”,结果车偏了撞飞骑电动车的。
还有那种工厂里机器安全装置坏了也不及时修,结果工人操作时手被卷进去……这些都是真事儿!都是当事人觉得“没事儿”、“不可能这么巧”、“就一下下”的侥幸心理酿成的惨剧。这些,全都是“过失”!
这跟抄家伙奔着要人命去的故意杀人,区别大了去了。但后果?对受害者家庭来说,灾难是一样的沉重。
四、查完资料更睡不着了
折腾这一圈,算是彻底搞明白了:

“过失杀人”简单说就是“没坏心,办了坏事,而且这坏事还是因为自己太大意或者太自信、觉得灾难找不上门儿造成的”。
我自己那锅汤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,虽然没出事儿,想起来还是觉得脖子上冷飕飕的。
你说那前同事老张,技术确实牛,以前厂里都夸他活儿干得漂亮。后来听说他接了私活帮人搞改装车,拍胸脯说“放心,我这手艺比原厂还稳”。结果改那刹车真出了岔子,下坡刹不住撞了人。判了过失,蹲进去了。现在想想,这不就跟我觉得“炖个汤能出啥事儿”一个心态吗?都觉得自己能兜住,结果兜了个窟窿。
搞明白的那一刻,突然觉得平时习以为常的许多事都变得有点吓人。开车、干活、用火用电…… 脑子里的安全弦真是一刻都不能松。疏忽大意这把“刀”,钝是钝点儿,捅人一样要命。以后做事,真是得多想想那句“万一”,千万别让“大意”成了一把看不见的刀。
